一.二叉堆基本简介
本质上是一个数组,根据下标等价为一个完全二叉树,对堆的索引实质上是对下标的浮动
具有两种形式: 最大堆(父节点比子节点要大)\最小堆(父节点比子节点要小)
基本Index操作
父节点 Parent(i){return i/2(ceil)}
左节点 Left-Child(i){return i*2}
右节点 Right-Child(i){return i*2+1}
将堆各种操作组合起来即可以构成新的算法或新数据结构
堆排序过程: 是利用Heap数据结构的性质来排序,需要三个操作Build-Heap(子过程Max-Heapify)和Heap-Sort
优先队列结构: 在Heap
二.(二叉)堆排序
维护性质Max-Heapify
Max-Heapify
Max-Heapify(A,i){
left = Left-Child(i)
right = Right-Child(i)
init max_index = i;
{
if(A[left]>A[max_index]) max_index = left ;
if(A[right]>A[max_index]) max_index = right;
}
if(max_index == i){ return ;}
else{
Exchange-Value(A,i,max_index)
Max-Heapify(A,max_index)
return ;
}
}
Copy
C
代码解析
复杂度:
使用条件:
子节点(子树)已经成为了最大堆,仅仅只有A[i]—Left-Child[i]—Right-Child[i] 这个三元组不满足最大堆
这个Max-Heapify只能向下维护堆的性质,当因为A[i]与Child交换导致A[i].Parent与交换后的A[i]之间违背堆的性质时候,无法维护.
但是在特殊结构下,即A[i].Child<A[i].Parent时候,却也能保证向上不维护堆的性质,我们不妨将该状态定义为 "小于形准堆"
比较父节点,两个子节点Value的大小,并找到最大Value对应的Index(max_index)
交换父节点(i)和(max_index)中对应的值
交换后情况判断
若无交换,则目前恰好为最大堆
若有交换,则子树可能不满足最大堆定义,需要递归调用
小于形准堆
定义: 有办法通过只增大一个元素A[i],使得整个堆恢复性质
性质: 假设A[i] A[i].Left-Child A[i].Right-Child三元组不满足堆性质,只需要调用Max-Heapify即可恢复,且能保证以交换后A[i]与A[i].Parent符合堆的规则
建堆Build-Max-Heap
Build-Max-Heap
Build-Max-Heapify(A)
init i = A.length
for i = A.length/2 to 1
{
Max-Heapify(A,i)
}
Copy
C
代码解析
从堆底部开始迭代调用,保证了每次调用都满足Max-Heapify的条件(子树已满足最大堆要求)
复杂度:
简单分析: 由于该算法调用次Max-Heapify,同时Max-Heapify复杂度为,则有复杂度O(),但是实际上详细证明可知道为
完整分析:
渐进符号运算律-替代包括律: 将用替代(k为常数),在最后的结果再用中用包括
其中代表堆的高度(扣除最后不完整的一层)
第h层中节点分析: 代表第h层中节点个数
(剔除不完整的最后一层,最底下为第0层)
为何自己推导的 : 课本上的h不代表第几层,而代表其子树层数,而上面则代表着有h层的节点有多少个,于是会有少量的不同
Heap-Sort
Heap-Sort代码
Heap-Sort(A)
{
Build-Heap(A)
for i = A.length to 2
exchange A[i] , A[1]
A.heap-size = A.heap-size - 1
Max-Heapify(A)
}
Copy
C
代码分析
将最大的元素弹出后,关键是如何看待剩下的元素
第一种是直接对A[2..n]再使用一次Build-Max-Heap,但是由于破坏了堆的结构,用时很长
第二种则是将堆底部元素置换到A[1],对堆的结构破坏比较小
三.优先队列
简介: 在堆排序的基础操作(Build-Heap ; Heap-Sort ; Max-Heapify)上,增加了几个新的操作
Maxinum(A) {return A[1]} ; : 直接返回A[1]即可
Extract-Max(A) ; :
相当于Heap-Sort循环迭代中的一次迭代
显然有A[length]<A[1]则该情况为小于形准堆 通过Max-Heapify即可恢复
破坏堆节点的恢复 : 这三个操作都是通过破坏了一个堆节点,来打破了堆的性
Insert(A,x) ;
将Insert元素放在堆底,比较X元素的X.Uncle元素,X.Parent元素三者的大小,并交换
基本思路很类似Build-Max-Heap,但是不需要对每一层的所有元素调用,只需要对关联的的支路调用
不像Max-Heapify,交换后会破坏子树结构,该结构中x.Parent与x交换之后,由于原来是Max-Heap的结构,Parent>x>x.child所以,不会破坏子树结构,不需要调用Max-Heapify向下恢复堆的结构,即 "大于形准堆"
Increase-Key(A,Old,New) : 和Insert(A,x)同理,都是将一个元素增大,变成 大于形准堆,只需要调用一次Max-Heapify-2nd即可恢复
Max-Heapify-2nd
Max-Heapify-2nd
Max-Heapify-2nd(A,i){
uncle = uncle(i)
parent = parent(i)
init max_index = i;
{
if(A[uncle]>A[max_index]) max_index = uncle;
if(A[parent]>A[max_index]) max_index = parent ;
}
if(max_index == i){ return ;}
else{
Exchange-Value(A,i,max_index)
Max-Heapify(A,max_index)
return ;
}
}
Copy
C
代码上几乎和Max-Heapify一致,只是需要考虑的是考虑A[i] A[i].Uncle A[i].Parent这个三元组的大小比较
将Build-Max-Heap中Max-Heapify中替换为Max-Heapify-2nd也可构造第二个版本的Max-Heapify-2nd
大于形准堆与Max-Heapify-2nd
大于形准堆定义: 有办法通过只减小一个元素A[i],使得整个堆恢复性质(A[i]大于理想值)
我们将插入元素到最大堆中视作将堆中一个元素增大,从原先的 增大到某个值
正如维护小于形堆的性质有对应的操作Max-Heapify ,我们也构造对称的操作Max-Heapify-2nd
三.堆的统一
统一方法
除了堆这个数据结构以外以外注意两种伴生准堆
通过堆两种准堆 转换和恢复,可构造各种堆的操作
小于型准堆
上层方法: Delete(A,x) ; Decrease-Key(A,Old,New) ; Extract-Max(A) ;
底层方法: Max-Heapify
大于型准堆
上层方法: Insert(A,x) ; Increase-Key(A,Old,New) ;
底层方法: Max-Heapify-2nd
建堆: 通过Max-Heapify-2nd 或者 Max-Heapify 都可以